“在园“:装载天、地、人、神的交融之园

\

建筑师:崔彤 + 创意品牌:建筑之外
时间:2016.09.26-10.07,9:00-20:00
地点:东煤厂胡同甲41号
 
“在园”开幕式于2016年9月26日下午6点在东煤厂胡同甲41号顺利举行。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科院建筑院、UED杂志社、CBC等多方代表以及崔彤、李兴钢、刘珩、黄元炤、刘克成、齐欣、周宇舫、王维仁、张宇、张路峰、马英、李保国等众多建筑师、光环境设计师许楠、艺术家张宝贵、宿利群、柯绿娃等参加,UED执行主编柳青致开幕词。
 
\△建筑设计师做项目介绍             
 
\
△品牌设计师做品牌产品介绍
                                      
此次展览由建筑师崔彤携手创意品牌“建筑之外”共同完成,设计师通过打造一个可望、可观、可游的院子园子以此为能源点来影响及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创意品牌的凹凸无限等作品抽象而实用,完美地诠释了多变的功能宗旨。建筑师崔彤与建筑之外策展人陈展辉介绍了布展理念,光环境设计师许楠介绍了在园的照明设计。
 
\△品酒观影
 
\
△音乐演奏
 
开幕期间还举行了观画观影、晚宴品酒、文艺演唱、小提琴演奏等丰富有魅力的活动,互动性强,吸引了周边许多居民的参观驻足。
 
此在之园
 
\
△在园
 
在园,在地、在生活、在此时此刻、在何时此刻,位于什刹海。在地、在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园主要在生活当中,应该是一个具有当地人民性、当地居民性的存在,形成于过去、存在于当下,面对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展望着未来。
 
\
△什刹海里的老胡同
 
什刹海是北京历史文化区,这里保留着大量的传统院落和街巷,作为北京的一个典型的样板、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城市单元,它不因混杂、老旧而丧失了活力,而恰恰是由于混合街区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才让什刹海地区呈现为北京最典型的、最具有魅力的一个综合街区。
 

在园的改造宗旨

在什刹海区域当中,此园的设计没有做太大的改造,相反保留了它最鲜活的城市格局和特质。这次改造实际是个点,具有很强大的能量,意图能够刺激一个片区,继而到整个区域,使它成为什刹海地区最有可能的一个改造范例。
 
设计师试图以轻柔的方式触碰周边环境,而不是将它进行很强势的、完全颠覆性的改变。希望它能够吸取周边城市生活当中的时间与空间要素,尤其要采集生活的敏感性要素,将城市院落的改造变成院落的一种设计,院落的设计变成生活的设计,
 

传统的四合院生活

对于这里的原著局面来说,四合院的生活是和自然发生关系的,不仅一日三餐,而且是一个天、地、人、神为一体的互动环境,包括阳光、月光、院中的花草以及猫狗鱼鸟等。四合院的生活就是人和自然的互动、共荣共存。无论院子多小多大,它依然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小宇宙和空间环境。
 
\
△承载天、地、人、神的园子
\
△空间效果图

 
“在园”的空间设计与体验

在园想要创造一种中国的园子一样的地方。可望、可观、可行、可游的场景,成为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多的叙事

这个院子虽然很小,但是设计了一个不锈钢的展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步移景迁、迂回往复的叙事性空间结构。进来后,景象会发生变化,把室内的空间、三间房子、园子与几面墙组织起来变成可供游走的园子。时间和空间在里面,叙事性的故事在里面,可容纳多种生活与空间感受,形成这样一种丰富多变的空间体验。
 

 

未来区域的三种人流

此次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或是一个街区,而是要为当地的居民设计一种生活。按照北京旧城更新的策略,这里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居民加入,成为新北京人。不仅有原著民,还有新北京人,其中包括相当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的工作人员会进来,还有就是文旅群客,学生、文艺青年、学生等,此次改造更新主要要为这三种人服务。
\ 
\ 
\ 
 
\ 
设计复合型的场所、创造新生活

本次设计的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场所。它意图为当地的群众设计创造一种无所不在的公共生活、公共空间,一个可供大家休闲游乐、带着猫狗可以自由徜徉的四合院街区花园;同时新北京人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一个文旅创作的新的生发地;同时它又是一个学堂课堂、或者一个类似寺庙的精神场所,未来会有很多老师、先生来这里做讲座。将来这个改造后的院子会是一个立体的院落,不只是一层,还有地下的餐厅、居所。其中老师、先生自己的生活与讲学的课堂生活放在地上,面向公众群众、文旅人员以及恭王府附近所有的人。
 

现实改造面对的挑战

现实当中,这个地方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能为生活能创造方便的东西,而不是一个高大上、类博物馆、类文化中心的一种地方。

同时小院是不可以随便拆的,需要在这个最小而破的院子当中能够暗示或揭示出一种本身的东西,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像一个画廊、游园、音乐厅、可供交往的酒吧,把各种人容纳当中,这也是一种挑战。

 
\△应对有限空间的玻璃钢板设置
 
当然将来施工的时候,还要面临的扰民的问题,相信在施工过程当中,设计方会采用一种非常智巧的办法让大家能够接受但是对人民最少的扰动以完成施工,给大家一个惊喜与理由。
 

“建筑之外"与凹凸无限
 
作为一家文化策划和展览展示公司,建筑师陈展辉创办的“建筑之外”主要做展览、策划、包括论坛、跨界创作和孵化。从建筑师、建筑空间出发,针对所涉东西进行整合、策划以及视觉产出,以此形成了“建筑之外”品牌的一大特色。
 

对场所特质的深思及回应

考虑到崔彤“在园”原本的院子,内部很多东西都没有了,需要更新,但院子格局与院子精神还在,需要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活动、新的设计和创意,为回应在园及展览的主题和宗旨品牌做了有趣的作品尝试。

 \
△灵活多变的组合
 
\△凹凸的模塑化
 
\△凹凸无限
 
陈展辉创作的灵活多变的凹凸设计

回应着院子小的特质,凹凸的设计既可以是展台又是凳子、桌子、架子、家具、装置,可以被想象成为是任何东西,因为它是一个模塑数化的组合。在“在园”的这个展览,之前还有个“水中月”的构思,为突出构思主题,品牌用凹凸搭成了一个抽象的太湖石放在院子里面。开幕日,凹凸又变成了一个塔冲出了院子的围墙之外,面向天空和月亮,使得这个平凡的小院子通过它的精神突破了这个本来承载的内容,以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来回应每一天可能不同的功能需求。
 
这个地方开幕式之后,会是一个建筑之外在北京长期的对外交流、互动、展出的一个场所,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与凹凸设计的这种特质极为契合。
 
\
△凹凸无限可供使用的属性
 
可供使用的功能属性

凹凸作品可以走进一个可供使用的空间。对于居民来说,凹凸可以是一个摆设也可以是一个家具,与那些学术上很抽象、面貌难以接受的当代艺术相比,居民可能更容易接受这些比较亲民、实用的设计产品。
 
所以此次凹凸设计展览既能满足建筑师对空间、功能的打造,同时又能满足到周边居民以及今后这个院子的使用者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互动。
 

精神互动引发

“建筑之外”除了一些有实用功能的创意之外,同时也能带来一种精神的思考。凹凸象征阴阳,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简单易懂又意味无穷,很快能进入居民的眼光里,引起思考。它表达着一种互动关系,业主和建筑师、老的空间和新的生活、以及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甚至其它。
 
在这个灵活多变的展览选择傍晚开幕也是考虑到要呈现白天与晚上这种凹凸关系,居民只有白天的生活,设计希望在工作之外能给居民带来一个新的场所、拓展他们的生活。
 
除此次展览外,建筑之外还做过很多优秀的案例。在过去的2年多以来,陈展辉总策展的国际巡展就有40多场,刚刚结束的有为上海设计周做的策划和开幕式、代表上海到纽约设计周做的策展、以及国家会展中心做的一个家具展,把展览、艺术策划、装置在一个家具展里展示出来。
 
凹凸不仅是一个设计作品或者艺术装置,同时也诠释了"建筑之外"品牌的一个精髓:合作、互动、交融、共享、共生,这也是品牌在这个共享的时代的必经之路。“建筑之外”没有很多界限,因为品牌心目中装的是整个城市、整个建筑空间。



主办单位
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
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CBC (China Building Centre)

开幕酒会
2016年9月26日

参展人
建筑:崔彤
建筑之外:陈展辉、坎帕纳兄弟、刘家琨、马清运、宿利群、
梁蓝波、史迪法诺.乔凡诺尼、王小慧、谢晓泽、张永和

嘉宾
张宇、齐欣、谢小凡、张宝贵、王辉、金金、
黄元炤、张路峰、周宇舫、李兴钢、李亦农、李保国、
刘珩、张璐、柯绿娃、胡洋、王陵、黄岚、柴莉、海宁敉安、
朱丽康、孙天颖、刘嘉莹、胡坤、赵迎、王雯、张佳茵等

灯光装置
许楠、张绍炜、江南舟、杨守波
小提琴演奏
解洁丽、李偲淼、贺一鸣

总策划
彭礼孝

总规划
朱小地

总设计
崔彤

策展人
陈展辉 柳青

执行策展
赵迎

助理策展
王雯  金华

承办单位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建筑之外

支持单位
广州凯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银河照明国际有限公司;
耐贝西照明(广州)有限公司;北京圣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达尔杰帝照明(北京)有限公司;江苏明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玉川酒庄、贝蕾露娜、智库咖啡
 

“遇见什刹海”
 
由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遇见什刹海”将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2016.09.23-10.07)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洞/和光同尘”和“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